譚承斌,男,1968年7月生,中共黨員,湖北省襄陽市谷城縣南河鎮(zhèn)白水峪中心小學黨支部書記、校長。扎根山區(qū)教學點38年,學生上學路途遙遠,他蕩起雙槳變身“擺渡人”護送孩子們上下學;學生家境貧寒,他自掏腰包,10年捐出8萬元助學金,翻山越嶺走遍艱苦勸學路;學校師資力量薄弱,他自學英語擔當“全科教師”,想盡一切辦法留住青年教師,帶領教師堅持探索“課改”。譚承斌曾獲全國優(yōu)秀老師、湖北省優(yōu)秀共產黨員、湖北好人等榮譽。
爬山過河接力送學 絕不讓一個孩子失學
一灣河水,一艘小船,150米寬的水面,2000年至2020年的20年間,譚承斌帶著學生在此往返上萬次……
1985年,17歲的譚承斌畢業(yè)后,來到谷城縣南河鎮(zhèn)白水峪中心小學,成為一名教師。谷城縣南河鎮(zhèn)白水峪集山區(qū)、庫區(qū)、老區(qū)于一體,“當初學校1至4年級的41名學生,都來自二三十里外的溝溝岔岔。最遠的要坐一個小時的船,還要走兩三小時山路才能到校。”譚承斌回憶。
譚承斌毅然立下“軍令狀”:“只要我還在,就決不讓一個山區(qū)孩子失學!”為保證學生安全,2000年譚承斌創(chuàng)新提出“三方三程一線”接送辦法——學校護送一程、擺渡員轉接一程、家長接送一程的聯動交接機制。每周他都親自帶老師在白水峪兩岸碼頭接送學生,保障了學生安全“無縫對接”。這一送便是20年,從此,孩子安全了,家長放心了。
為了不讓山區(qū)孩子失學,譚承斌堅持家訪。2013年冬,譚承斌和4名老師結伴家訪,第二天傍晚開始下大雪,他們被困在山上又凍又餓,只得在村民家湊合一晚。幾天后天放晴,他們每人拿著根木棍邊探路邊下山,一路上無數次滑倒跌倒,回到學校時手腳都是青一塊紫一塊的。譚承斌曾經的學生楊玉琴說:“要是沒有譚老師的堅持,我可能連小學都沒有讀畢業(yè),也不會在村里當干部,要是沒有讀到書,都不知道現在會是個啥樣子?!?/p>
2020年,政府解決了孩子們上學遠的難題。經過異地搬遷,有11名在籍學生搬到學校附近,孩子們再也不用坐渡船上學了。
一科都不能落 自學英語當起“全能”教師
學校條件艱苦,師資力量不足,譚承斌不得不把自己打造成“全能型”教師——語文、數學、科學,他樣樣“精通”。
2010年,學校唯一的英語老師患腦瘤病休,可教學不能中斷,譚承斌和大學讀英語專業(yè)的女兒商量,每天晚上利用網絡跟女兒學英語,然后現學現賣教給學生。一節(jié)45分鐘的英語課,他頭一天晚上就要用視頻向女兒學兩個多小時。
譚承斌結合農村課改探索出的一套“三變”工作法,即把課改內容變活、教法變實、問題變小。在譚承斌的引領下老師們學會主動反思教法,鉆研課改,形成一股比學習、比進步、比成績、比奉獻的新風尚,與時俱進采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,把這所原本教學質量薄弱的鄉(xiāng)村小學變成了全鎮(zhèn)教學名列前茅的明星學校。
一分錢也要給學生用 10年助學超8萬元
譚承斌家境并不寬裕,但為了讓山里的孩子能順利完成學業(yè),他每年都要擠出一些錢去幫助困難學生。他將“湖北省困難知識分子”獲得的10000元補助金,捐給了病重的學生;“湖北省優(yōu)秀共產黨員”慰問金1500元,他捐給了3名困難學生;“襄陽道德模范”的2000元慰問金,他又捐給了2名困難學生;“荊楚楷?!钡?000元慰問金他作為助學金,獎給了5名品學兼優(yōu)好學生……10多年來,他資助學生資金累計達8萬元。
有人問他,這么多年待在山區(qū)圖個啥?譚承斌說:“能讓更多孩子走出大山,一切都值了。”
38年來,譚承斌用瘦弱的身軀,撐起“山里娃兒”希望的天空。在譚承斌的啟蒙教育下,一茬又一茬的山里娃走出了白水峪的大山,在更廣闊的世界書寫精彩人生。